历史故事
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游览印象 > 历史故事

南门“水弄堂”牌坊名称释义

【 2019/05/27 】

南门外古运河两岸旧有八座牌坊,今已不存。21世纪新建两座牌坊。现将这些牌坊的简况及名称含义试作解释:


(一)旧时八座牌坊

分布在南门吊桥、南禅寺至今大公桥一段古运河两岸,都建于明清时期。


首藩方岳坊:位于今南长桥南堍的湾头上3号与5号之间,是一座南北向的跨街牌坊。坊址今遗存坊柱两根,护柱狮座3座。此坊是为褒奖明代官员龚勉而建。龚勉(1536~1607),字子勤,初号云屋,后改毅所。家境贫困,性聪慧,明隆庆二年(1568年)进士,累官至浙江右布政使。此坊建于龚勉任布政使之后。首藩,代指右布政使。布政使是一省的行政长官,主管人事、财政,仅次于巡抚。布政使称为“藩台”,古代以右为上,故称右布政使为“首藩”。方岳,代称一方的封疆大吏,因古时有方伯、四岳之称,都指一方诸侯。

首藩方岳坊.jpg

齿德兼优坊:位于南禅寺之南,面对南门吊桥,为褒奖严一鹏的功绩而敕建,今已不存。严一鹏(1549~1639),幼年从舅家赵姓,后复姓归宗,明万历五年(1577年)进士,历任都察院行人、御史、山东巡抚、大理寺丞、南京光禄卿、通政使、刑部左侍郎,历万历、天启、泰昌、崇祯四朝,弹劾奸臣,为民请命,崇祯帝赐建此坊。“齿德兼优”寓年高德劭之意,旨在表彰其尽忠朝廷、弹劾不法官员之举。


丛桂坊:位于今南长街26号至马昌弄对面的临河码头上,原建于明弘治年间,此处原是明初锡山驿的水驿码头。此坊是为莫氏叔侄先后中取进士而敕建的。莫息、莫骢叔侄世居南长街长街弄西面的莫宅兜。莫骢于明成化二十年(1484年)中进士。莫骢(1449~1519),字曰良,号东川,又号颐斋,官工事主事、兵部侍郎。莫骢中进士15年后,其叔莫息于明弘治十二年(1499年)中进士。莫息(1472~1522),字冰泉,号云楼子、游来山农,官南京工部主事,工诗词。旧时称考中进士为折桂。晋郤诜举贤良对策最优,自谓“犹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”。故后称登科为折桂,或“蟾宫折桂”。而莫氏双双登科,故称“丛桂坊”。丛桂坊在抗战前拆除。

丛桂坊2.jpg


熙朝鼎甲坊:位于今南长街大公桥西堍,坊址原是迎送过往官员的“南接官亭码头”。此坊为明朝嘉靖年间探花吴情建造。明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,无锡人吴情中一甲第一名进士(状元),殿试后,金殿传胪官唱名“一甲第一名吴情状元及第”,嘉靖帝嫌吴情与“无情”谐音,遂降为一甲第三名(探花)。熙朝,兴旺的朝代;鼎甲,鼎之三足,代指一甲三名进士。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分三甲:一甲三名,赐进士及第,称三鼎甲;二甲若干名,赐进士出身;三甲若干名,赐同进士出身(顺便说一下,现时称前三名为“三甲”,不妥)。吴情(1504~1582),原名汝威,字以中,号泽峰,无锡胡埭闾江人,历官编修、侍读、右春坊、右谕德。因吴情曾在南接官亭附近居住过,故造牌坊于此。


重恩坊:位于原南长街黄泥桥西堍黄泥29号与30号之间,是一座东西向的跨街牌坊。此坊已在民国初期修建民房时拆除。龚勉致仕后迁居新建的木樨厅颐养天年,黄泥是他出入必经之地。万历帝眷念老臣功绩而赐建,先建首藩方岳坊,再建此坊,故名。

重恩坊.jpg

天垣首谏坊:位于丛桂坊之南约50米的关帝殿南端,即今南长街35号,也是南北向的跨街牌坊,是为追褒秦燿的政绩而建。牌坊已不存。秦燿(1544~1604),字道明,号舜峰,明隆庆五年(1571年)进士,累官右佥都御史、南赣巡抚,因遭诬陷罢官,归故里,在惠山改建凤谷行窝为寄畅园。清康熙初年,无锡士绅认为秦燿为官清正,蒙受不白之冤,向朝廷奏明。康熙二十七年,康熙帝谕旨将秦燿列入乡贤祠,并赐建天垣首谏坊于驿馆之南。因秦燿系北宋秦观之后,秦氏一支于明初迁南门外铁树桥,秦燿属于这一支,故建坊于南门外。

“垣”,指官府;天垣,即中央政府,朝廷;首谏,指右佥都御史。佥都御史是谏官,右为上首,故称“首谏”。


华义庄坊:位于今妙光桥西堍船厂里29号,座北朝南,面临运河羊腰湾段,坊址今仅残留牌坊西面的半截坊柱,被砌入民房西北角为墙角。南下塘的铁树桥以北,明初有华氏世居,是南齐孝子华宝的后裔。嘉靖初,有华麟祥为本邑巨富,其子华云中进士,因奸臣严嵩专权,遂辞官归里,在南门外筑菰川山庄,又呈请在船厂里建华氏义庄,同时奏请建造牌坊,谕旨下颁后,牌坊和义庄同时建造。义庄,是族中的公产,其收入用来供族中子弟读书,以及赡养族中孤老、救济贫弱等。华氏义庄为培养华氏人才起了重要作用。

华庄义坊 (2)_副本.jpg

华氏坊:在今南下塘大码头弄18号和26号后门,坊座北朝南,20世纪时还残留坊柱4根,有3根已砌入民房中。此坊来历,史志无记载。相传此坊原为华家一个寡妇守节抚育子女而呈请建贞节坊,不料牌坊竣工,该寡妇却已再嫁,故不了了之,仅称为华氏坊。


(二)21世纪新建的两座牌坊


丛桂坊:在跨塘桥堍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入口处,建于2010年,南北向。北面题额“运河古邑”。运河古邑,用以称谓无锡,可谓实至名归。春秋时,吴王夫差开江南运河,通过无锡。隋朝开京杭大运河,运河穿城而过。在全长1700多公里的古运河中,无锡是唯一河道穿城而过的城市,而“南门水弄堂”是古运河风貌保存得最好的一段,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。南面题额“丛桂留馨”,表明此坊为新的丛桂坊。


翠辇停骖坊:在南水仙庙前运河旁,是南北向的过街牌坊,建于2013年。“翠辇停骖”,相传为康熙帝御题,但未见真迹。现在南水仙庙二门内悬挂的“翠辇停骖”额,上款“恭逢圣祖仁皇帝南巡驻跸庙庭”,落款为“锡金绅商敬立”,明显不是康熙所题。水仙道院李伟峰道长披露,庙里有一张康熙“翠辇停骖”题匾的照片,图中“翠辇停骖”四字横书,上款为“甲子春”,下款为“康熙御笔”,并钤有御玺。甲子为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,这年举行第一次南巡。《南长古韵》载:“庙建成的第二年(1684),康熙南巡,适逢农历三月初六(应为三月初七)王其勤诞辰庙会,曾停舟岸边码头,命太监入庙致祭,故庙内二门悬有‘翠辇停骖’竖额。”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:一、康熙第一次南巡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十月,南下时十月二十五日晚御舟从镇江顺风而下,经丹阳、常州、无锡不停,直驶苏州;回銮时,十月二十八日到惠山。“康熙御笔”题匾所写“甲子春”与南巡到锡的时间不符。从照片中所显示的康熙题匾,不像是伪造,而且当时人绝对不敢伪造康熙御笔题匾及御玺。至于时间不符合,确实是个谜,无锡学者在探讨建“翠辇停骖”牌坊时,亦未注意到这一点。笔者推测,有可能康熙在那年春天临幸某地,御书“翠辇停骖”,后因故未赐予,十月南巡到南水仙庙,顺便取出赐予。至于康熙遣太监(应为官员)入庙拈香致祭的时间,肯定不是三月初七日王其勤诞辰时,而是在古代举行“春秋二祭”的秋祭例典之时。二、《康熙起居注》、无锡地方志均未记载康熙御书“翠辇停骖”匾。但是,这并不能绝对否定康熙在南水仙庙停留并赐题匾。从上述对“翠辇停骖”额的分析及“恭逢圣祖仁皇帝南巡驻跸庙庭”的记载来看,康熙到南水仙庙是有可能的。因康熙御舟仅在码头作短暂停留,康熙并未上岸,故起居注不作记载;至于地方志未作记载,并不能作为铁证,因古代志书遗漏内容较多。

翠辇:帝王的车驾。《北史?突厥传》:“启人奉觞上寿,跪伏甚恭。帝大悦,赋诗曰:‘鹿塞鸿旗驻,龙庭翠辇回。’”停骖:勒马不前。唐李白《李太白诗》五《北上行》:“叹此北上苦,停骖为之伤。”